1.4萬!特斯拉,再降價

特斯拉“降價保量”再出大招:Model Y長續航版和高性能版的價格下調1.4萬元,分別降至29.99萬元和34.99萬元。主力車型Model 3雖未降價,但上線了限時保險補貼,變相降價8000元。

在特斯拉再次舉起“價格屠刀”之前,國內諸多新能源車企已經紛紛降價。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稱,隨著整體市場銷量在一年內不同月份峰谷表現的減弱以及去年同期基數的影響,從保持曝光度、完成年度既定目標及形成下半年的銷量勢能等綜合因素考慮,預計部分細分市場仍將保持常態化促銷,不排除部分車企出現逆周期的加碼促銷現象。


(相關資料圖)

特斯拉Model Y國內再降價1.4萬元

8月14日,特斯拉宣布,即日起,Model Y長續航版的價格將從31.39萬元調整為29.99萬元,Model Y高性能版的價格將從36.39萬元調整為34.99萬元,降幅1.4萬元。Model Y標準版價格未有松動。

除了Model Y,Model 3也變相降價8000元。特斯拉稱,2023年8月14日(含)至2023年9月30日(含)預定Model 3后輪驅動版現車并完成交付,且通過合作保險機構購保險補貼買相應車險,可享補貼8000元。

此外,推薦好友購車也有相應福利:如果購車人通過好友引薦下定Model 3/Y并提車,可贏取用于抵扣車輛尾款的3500元引薦獎勵,及免費試用90天增強版自動輔助駕駛功能(EAP),復購同享;作為引薦人的特斯拉車主,也可獲得7000積分獎勵,可兌換超級充電里程額度、Model Y兒童車等。

實際上,特斯拉此次降價早有苗頭。在當地時間7月19日的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表示,犧牲車輛利潤率來換取更多產量是合理的。如果經濟環境惡化,公司將不得不進一步降低汽車價格。特斯拉愿意在“動蕩時期”再次下調電動汽車的價格,盡管這會影響公司毛利率,但愿意犧牲毛利率換取銷量增長。

今年年初,特斯拉率先打響“價格戰”第一槍,“以價換量”收益明顯。不過,今年四月份以來,特斯拉又多次上調車價,銷量亦隨之變動。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特斯拉中國售出了6.43萬輛國產汽車,同比增長128%,但環比下降了31.38%。

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曾表示,“特斯拉價格調整的背后,涵蓋了無數工程創新,實質上是獨一無二的成本控制之極佳定律:包括不限于整車集成設計、產線設計、供應鏈管理、甚至以毫秒級優化機械臂協同路線……從‘第一性原理出發’,堅持以成本定價。以實際行動響應國家號召,促進經濟發展,釋放消費潛力。”

多家車企紛紛降價

8月份以來,早在特斯拉之前,已有多家車企陸續降價。

8月1日,上汽大眾宣布:8月1日至8月31日期間,旗下9款SUV車型降價,最高綜合優惠6萬元,部分車型還可同時享受5年0利率、最高8000元置換本品或增購補貼等福利政策。

其中,途昂、途昂X最高綜合優惠6萬元;2023款途觀X最高優惠3.5萬、新途岳最高優惠3萬元;6月13日剛剛上市的朗逸新銳最高優惠2萬元。純電車型方面,ID.4 X 2023升級款最高綜合優惠4.2萬元,ID.6 X 2023升級款最高綜合優惠5萬元。

同日,造車新勢力零跑汽車表示,從2023年8月1日0時,起對旗下C11純電和C01部分車型售價進行調整,最高下調2萬元。此次調價車型包括C11 650智享版、C11 580四驅性能版、C01 606智享版、C01 717智享版、C01 630四驅性能版。

蔚來汽車則是在補能端提供優惠:8月1日,蔚來宣布推出8月限時購車優惠政策,支付定金購買蔚來新車的用戶可在提車后獲贈30張換電體驗券,同時對家充樁價格進行調整,最高降幅達2700元。

8月3日,上汽旗下MG名爵宣布開啟“王炸好價,億元嗨購”主題限時優惠活動。對旗下MG5天蝎座、第三代MG6 PRO、MG ONE三款車型至高優惠2.6萬元,并贈送終身免費基礎保養。

8月4日,長城汽車旗下歐拉品牌推出8月限時優惠活動,最高可優惠3萬元。其中,2023款歐拉好貓/好貓GT木蘭版享限時優惠2.2萬元,優惠后起售價10.78萬元;閃電貓優惠3萬元,優惠后售價15.98萬元起;芭蕾貓售價不變,原因是新款車型4月剛上市,相比2022款已下調4.32萬元。

展望后市,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在8月7日的乘用車市場月度信息發布會上表示,上半年持續增強的大幅促銷,擾亂了車市正常的價格走勢,7月終端價格促銷水平總體回歸正常,但隨著整體市場銷量在一年內不同月份峰谷表現的減弱以及去年同期基數的影響,從保持曝光度、完成年度既定目標及形成下半年的銷量勢能等綜合因素考慮,預計部分細分市場仍將保持常態化促銷,不排除部分車企出現逆周期的加碼促銷現象。

本文作者:俞立嚴、孫小程,來源:上海證券報,原文標題:《1.4萬!特斯拉,再降價》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