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牟一凌:最是此刻,保持樂觀
1、底部修復行情前期的市場波動并不罕見
本周五市場在大量風險與利空事件沖擊下,主要寬基指數跌幅均在2%以上。這是市場自上月底政治局會議后開啟修復行情以來的第一個大跌,這引發了大量投資者對本輪反彈行情已經結束的擔憂。
(相關資料圖)
然而從歷史上看,在前期極致悲觀的預期扭轉帶來的底部修復行情伊始,基本面尚未出現顯著改善的信號,市場向上共識也同樣尚未完全形成,在風險事件沖擊下出現較大的波動與短暫的回調并不是偶然現象。僅在2022年,開始于4月末與10月底兩段市場預期底部反轉的反彈行情中,便分別在5月初與12月中受事件沖擊影響均出現過大幅回調的情況,然而最終均隨著基本面的改善與風險沖擊的弱化,修復行情得以延續。
如果相信防范系統性風險依然是決策層的底線,那么風險事件的出現似乎更像是周期底部的一種體現,對于當下市場關注度較高的“碧桂園債務危機”,我們從歷史經驗中可以看到:2020年6月既是 “恒大債務事件”的序幕掀起時刻,也同樣是當年順周期行情啟動的節點。
2、不要賣在基本面的周期性底部
社融數據遠超季節性的走弱,似乎將市場從對政治局會議后對政策預期的定價拉回現實中對經濟的再度悲觀,卻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或許我們感知中的“經濟疲軟”其實是當下恰好處于各類周期底部的交合點所致:進/出口增速、CPI/PPI,以及花旗經濟意外指數均處于歷史的極低點附近。
值得思考的是:在周期性底部,是應該跟隨市場的情緒線性外推,相信出現更大的超越經驗的下行動能,還是轉而相信反轉的力量?我們認為,從宏觀判斷上也許沒有標準答案,但是從投資意義上,后者才是超額收益的來源與機遇。值得一提的是,7月社融數據中股票融資體量的大幅下滑,這對資本市場反而是一種利好。
3、底部區間內,向上的信號也在聚集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經濟結構上改善的信號同樣在密集出現:價格視角來看,對制造業需求更為敏感的大宗商品價格不斷抬升;需求端來看,消費景氣度依然高企,且仍在不斷改善之中;而地產銷售面積在8月份也出現了一定的企穩跡象;與此同時,近期港口集運價格的回升一定程度上也表明著出口景氣度的邊際回暖。
美國寬財政+緊貨幣的作用下,美元的脫虛入實的過程在加快,貨幣流通速度正在加速,這將對全球制造業復蘇構成支撐。重點是,當下已經進入了中美PPI同步回升的區間,這對于大宗商品、制造業都是積極的信號,而當下大宗商品供給端瓶頸約束依然存在,現有庫存水平卻處于歷史低位,當下大宗商品海運價已然抬升,伴隨美國長期通脹中樞上移的最終確認,美元從通脹穩定型貨幣走向通脹偏好型貨幣的新特征將被定價,大宗商品新的一輪歷史級別的機遇將徐徐展開。
4、最是此刻,保持樂觀
市場大幅回撤,基本面數據大多走向統計意義的底部時,投資者應該貪婪還是恐懼?我們認為,如果過往周期性規律至少短時間有效,那么當下就是基本面的底部;如果相信防范系統性風險依然是決策層的底線,那當下就是政策的底部;更何況,在這個底部,已經出現了不少向上修復的信號。
報告正文
同樣,在2022年4月底,市場在中央財經委員會與政治局會議后抬升了對穩增長政策的期待,指數開啟修復行情。然而在5月初受美聯儲大幅加息沖擊下全球風險資產普遍下跌,滬深300在節后三個交易日(5.5-5.7)下跌3.46%。隨后隨著各類穩經濟大盤,推動復產復工與促進消費的政策與措施密集出臺,市場信心逐漸恢復,A股走出獨立行情。
事實上,在前期極致悲觀的預期扭轉帶來的底部修復行情伊始,基本面尚未出現顯著改善的信號,市場向上共識也同樣尚未完全形成,在底部布局的資金積累了一定收益后,在風險事件沖擊下出現較大的波動與短暫的回調并不是偶然現象。如果相信防范系統性風險依然是決策層的底線,那么風險事件的出現似乎更像是周期底部的一種體現,我們可以看到:2020年6月既是恒大商票持有人稱其商票未能如期兌付后掀開“恒大債務事件”的序幕時刻,也同樣是當年順周期行情啟動的節點。
而從基本面視角來看,上周最新披露的7月進口與出口增速僅為-14.50%與-12.40%,分別處于自1995年有月度數據以來的5%與8.5%的分位數水平,同樣處于歷史底部;而對于同樣上周披露的通脹數據而言,7月CPI與PPI同比增速分別錄得-0.3%與-4.4%,同樣處于歷史最低點附近。事實上,我們用花旗經濟意外指數表征宏觀經濟實際走勢與預期的偏離程度,可以看到當前中國經濟低于預期的幅度也已經接近歷史底部。
值得投資者思考的是:你的情緒應該跟隨當下“疲軟”的狀態,并不會讓你賺到錢;但如果你用均值反轉的思想去看,那就會看到較大的向上空間,這是潛在的收益來源。
在各類周期的底部選擇賣出顯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更何況當下結構上而言已然出現了大量向上的信號。繼上周公布的7月PMI數據邊際持續改善后,本周PPI增速依然處于負增長區間,然而邊際上相較于6月抬升1%,出現一定的見底信號(南華工業品指數自6月以來已然持續回升)。而從需求端來看,地產銷售數據進入8月份以來出現一定企穩跡象,而近期港口集運價格的回升一定程度上也表明著出口景氣度的邊際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周周報中我們指出中美制造業PMI的改善,而本周中美PPI數據的同步見底回升則一定程度上確認了當前中美制造業底部企穩復蘇周期已然開啟。而當下大宗商品供給端瓶頸約束依然存在,現有庫存水平處于歷史低位,當下大宗商品海運價格開始出現抬升,未來供需的矛盾終將給予其價格大幅向上的彈性,進而帶來通脹的最終反彈,這在美國PPI數據的超預期抬升中似乎已經得到一定體現。
在市場大幅回撤,基本面數據大多走向統計意義的底部時,投資者應該貪婪還是恐懼?我們認為,如果過往周期性規律至少短時間有效,那么當下就是基本面的底部;如果相信防范系統性風險依然是決策層的底線,那當下就是政策的底部。更何況,在這個底部,已經出現了不少向上修復的信號。
而在配置建議上,當下中美PPI已經同步往上,那么意味著大宗商品相關資產應該是當下的首要推薦(油、銅、鋁、煤炭、鋼鐵板、貴金屬);
其次, 全球制造業可能在3-4季度見底回升,提前搶跑可能帶來收益:包括中國已經具備規模和市場份額優勢的專業機械、工程機械、機械零部件;以及具備技術優勢,正在快速滲透的新能源車(整車、鋰電)、光伏。
第三,非銀在活躍資本市場預期下將具有彈性和持續性(保險、券商),房地產政策正在調整,關注城中村改造下的建筑、建材、房地產、家電等。
紅利資產近期也有所企穩,作為漫長季節里的絕對收益品種,中長期主線我們也依舊看好。
1)宏觀經濟在短暫企穩后加速下行。當下宏觀景氣度已然相對低迷,如果出現需求進一步走弱的跡象,文中有關宏觀經濟需求、傳統領域的判斷都可能不再成立。
2)產業格局加速惡化。如果以新能源為代表的基金重倉行業的產業格局加速惡化,產能迅速過剩,那么中期問題將在短期內提前暴露,市場情緒走弱之下板塊存在進一步下跌的風險。
本文來源:一凌策略研究 (ID:yilingstrategy) 作者:民生策略團隊 原文標題《最是此刻 | 民生策略》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