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模擬!大模型進入“個性化”時代
如何讓冰冷的AI機器人更像人?從Character.AI到OpenAI到Meta,全球科技公司似乎找到了一個共通的解法:為它添加個性。
(資料圖)
近期,據金融時報報道,Meta正在開發一系列具有個性的AI聊天機器人,其中一個甚至具有美國前總統林肯的個性。
報道援引知情人士說法稱,Meta希望能夠憑借這些具有個性的AI提高旗下社交媒體平臺參與度。
此外,在兩周前,OpenAI也為ChatGPT Plus用戶提供了設置AI個性的選項,還可以讓它記住用戶的身份,讓AI更像真實人類,與用戶靈活互動。
而在更早之前,僅有22人的獨角獸團隊Character.ai更憑借情感陪伴與設定虛構人物的AI產品,成了當下AI熱潮里最炙手可熱的創企明星之一。
Charater.AI允許用戶自行創建具有特定個性、人設和知識儲備的聊天機器人,例如世界名人、歷史人物、文學影視虛構人物乃至動物,為用戶提供新奇、強帶入感的聊天體驗。
個性為什么重要?
對大模型而言,具備個性不僅代表著上升一個臺階的擬人性,也代表效率的大幅提升。因為它可以將人類從“人格模擬”這項復雜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人格模擬每時每刻都在我們腦海中進行,它代表著人類最為基礎的共情能力。
撰寫營銷文案時,我們需要想象理想的客戶會怎么想;打算創業時,我們需要想象投資者會怎么想;找工作時,我們需要想象面試官對自己的看法。
想象一下,當未來AI技術進一步成熟,企業CEO可以生成一個與自己性格、觀念一致的AI,他的下屬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階段獲得“他”的意見,這將大大提升管理效率。
技術進步的歷史就是一部人類將心理活動外化的歷史。寫作外化了思維,計算器外化了數學,而擁有人格的AI將外化我們每天在腦中進行的人格模擬。
現在的大模型,已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個性、構建具體場景,幫助人們更好地完成工作。未來幾年,當更強大的模型出現之后,在生活和工作中運用AI,無疑會變得像寫作和使用計算器一樣普遍。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