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報|“醫美+寵物”未挑大梁,海正藥業還得靠“賣藥”
確保學術推廣活動的合規性,正成為擺在藥企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相關資料圖)
8月22日,主業之一就是從事藥物學術推廣的海正藥業(600267.SH)發布的半年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0.60億元、4.1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了5.64%、31.47%。
但海正藥業的核心子公司、設有學術推廣平臺以及主營藥物銷售的瀚暉制藥有限公司(下稱“瀚暉制藥”)出現了利潤滑坡——2023年上半年收入、凈利潤分別為23.22億元、2.95億元,占當期母公司的比例分別為38.32%、44.63%,同期收入、凈利潤分別同比下滑了1.53%、23.77%。
8月22日業績溝通會上,信風(ID:TradeWind01)向海正藥業董事長蔣國平求證目前瀚暉制藥的合規風險問題,其表示公司內部已對學術推廣活動進行100%審核以確保合規。
“(我們)對學術推廣活動進行100%審核,并運用大數據分析等手段,識別重大風險。瀚暉制藥的合規體系和實踐有效地保障了公司業務運營的安全有序。”蔣國平指出,“每年都會順利通過如諾華、再鼎這些MNC或創新藥公司的嚴格的合規審計。”
應對CSO合規挑戰
海正藥業的上半年利潤實現了顯著增長。
2023年上半年,海正藥業的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0.60億元、4.1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了5.64%、31.47%。
“主要系重點制劑產品推廣獲得有效增長,原料藥產品結構優化以及降本增效成果顯著帶來的毛利水平提升。”海正藥業解釋稱。
但剔除1季度業績數據后,海正藥業第2季度的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9.96億元、1.87億元,分別環比下滑了2.22%、19.40%。
海正藥業亦坦承,醫藥工業的復蘇需要時間。
“2023年1-6月,規模以上醫藥制造工業營業收入12496億元,同比減少2.9%;利潤總額1794.5億元,同比減少17.1%,當前醫藥工業的發展與需求恢復面臨著一定挑戰。”海正藥業解釋稱。
坐擁原料藥、制劑銷售等多業務板塊的海正藥業業績增長正在面臨挑戰。
作為海正藥業的核心子公司,負責藥品銷售的瀚暉制藥對于海正藥業的業績具有重要意義。
除了負責自有品牌制劑,瀚暉制藥同時還引進創新藥等多品種進行銷售,即從藥品生產企業等相關方處取得銷售權,并基于藥品銷售獲得收入的業務模式(CSO)。
在CSO業務模式下,瀚暉制藥需要向授權方提供學術推廣等服務。
與一般只具備推廣能力的服務商不同,背靠海正藥業的瀚暉制藥具備提供藥物研發注冊、生產的能力(CRO+CDMO),同時渠道優勢顯著——自營藥店渠道覆蓋10w+連鎖終端等。
眾多優勢的加持下,管理層此前曾預期今年會有放量增長。
“瀚暉這幾年CSO業務引進的產品從去年開始逐步進院,今年應該會有放量增長。”海正藥業今年5月答投資者問時曾表示。
但今年上半年瀚暉制藥的業績出現了一定的下滑,同期收入、凈利潤分別為23.22億元、2.95億元,占當期母公司的比例分別為38.32%、44.63%,同期相關數據分別同比下滑了1.53%、23.77%。
瀚暉制藥的業績在下半年是否有望迎來增長,也是海正藥業業績增長的關鍵。
從引進品種的情況來看,瀚暉制藥正在推動輝瑞持所有權、可用于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等風濕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膠原疾病的激素藥物“美卓樂”在國內生產線的建設。
據公開報道,去年9月受疫情因素影響,美卓樂在美國的生產受阻,導致國內一度供不應求。
截至今年6月末,瀚暉制藥的美卓樂生產線處于產品注冊批件申報階段。
8月22日業績溝通會上,海正藥業的副董事長陳曉華亦向信風(ID:TradeWind01)證實,預期年底前完成可完成美卓樂的地產化(國內生產),明年可實現商業化生產。
不過合規風險仍是懸在瀚暉制藥頭上的一把刀。
近期以來,醫藥行業反腐給CSO的商業模式帶來較大的合規壓力。
為藥企提供向各大醫院進行藥物推廣的學術平臺,一直是CSO企業瀚暉制藥的競爭力之一。
“截至目前,瀚暉制藥自營團隊規模約1500人,深入覆蓋核心市場的等級醫院,已成為國內領先的專業化學術推廣平臺,具有營銷體系平臺優勢。”海正藥業解釋稱。
如今學術推廣正在成為反腐的狙擊重點。
近期國家審計署調查形成的《廣東省藥品耗材專項審計調查報告》(下稱“調查報告”)曾指出,醫藥行業學會管理混亂,成為醫藥企業利益輸送平臺。
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廣東省醫學會收受329家醫藥企業0.52億元的贊助費,用于指定醫生為企業產品宣傳;同時學會還向醫學專家們發放講課費等。
業績溝通會上,海正藥業董事長蔣國平向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瀚暉制藥內部審計體系已對學術推廣活動進行100%審核以確保合規。
“(我們)對學術推廣活動進行100%審核,并運用大數據分析等手段,識別重大風險。瀚暉制藥的合規體系和實踐有效地保障了公司業務運營的安全有序。”蔣國平指出,“每年都會順利通過如諾華、再鼎這些MNC或創新藥公司的嚴格的合規審計。”
瀚暉制藥的業績增長空間,仍待校驗。
利潤“突圍戰”
盡管核心子公司出現利潤滑坡,但海正藥業的醫美業務增長明顯。
半年報顯示,海正藥業旗下負責醫美業務的子公司海正(海南)醫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海正海南”),2023年上半年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42億元、0.11億元,相比2022年0.98億元的收入有了大幅增長。
報告期內海正海南從聯合利華子公司法國INTUISKIN公司、意大利Regenyal公司手中,分別斬獲高端功能性護膚品IOMA和非交聯透明質酸水光針Bioregen在大陸的獨家代理權益,這也是目前海正海南主要的醫美類產品。
“海正海南正式進入‘輕醫美’+‘功能性護膚’賽道,落地項目法國護膚品牌IOMA上半年一經上線,銷售業績及增長速度亮眼。”海正藥業解釋稱。
將醫美作為新興業務,正成為利潤陷入增長困境的藥企的“打法”。例如華東醫藥(000963.SZ)擺脫仿制藥標簽的策略之一就是布局醫美,2023年上半年該項業務已創收12.24億元,同比增長了36.40%。
海正藥業是否有望復制華東醫藥的路線,實現主業、新興業務兩手抓,仍需要時間的觀察。
與醫美業務的“朝氣蓬勃”相比,海正藥業的另一項新興業務“動物保健品”業績并不樂觀。
2023年上半年,子公司浙江海正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下稱“海正動保”)的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90億元、0.25億元,分別同比下滑了13.24%、39.02%。
對此,海正藥業解釋稱主要受寵物行業消費低迷等外界因素的影響。
“報告期內,受經濟周期下行和寵物行業消費低迷影響,業績稍有下滑。”海正藥業表示,“團隊正加速布局治療類化藥及寵物疫苗;豬業務和反芻業務積極加強頭部養殖集團客戶開發與維護,疫苗業務持續完善市場銷售網絡。”
但“寵物行業消費低迷”說法的另一面,是部分與之相關的公司業績大增。
2023年上半年,寵物食品公司中寵股份(002891.SZ)的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7.15億元、0.9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了7.89%和40.71%。其中境內業務創收5億元,同比增長了30.44%。
新興業務“挑大梁”,仍是任重道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