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收跌:北向資金凈賣出近70億元 醫藥股領漲、券商股領跌
A股三大指數今日集體小幅收跌,滬指跌0.25%,收報3260.62點;深證成指跌0.42%,收報11098.45點;創業板指跌0.53%,收報2228.91點。市場成交額繼續萎縮,今日成交7989億元,北向資金凈賣出近70億元。
行業板塊漲少跌多,中藥、醫藥商業、貴金屬、文化傳媒、化學制藥板塊漲幅居前,證券、船舶制造、汽車整車、房地產服務、房地產開發板塊跌幅居前。
個股方面,上漲股票超過2000只。醫藥股集體反彈,醫藥商業、中藥方向領漲,精華制藥、華森制藥、龍津藥業等漲停。傳媒股繼續活躍,出版傳媒、金逸影視漲停。氟化工概念股震蕩走強,聯創股份漲超15%,巨化股份、永和股份漲停。氫能源概念股尾盤異動,京城股份漲停。券商股表現分化,中金公司一度漲停,哈投股份跌停。下跌方面,地產、汽車股表現低迷,京投發展跌停,眾泰汽車跌超6%。
(相關資料圖)
北向資金凈流出68.15億元
北向資金今日凈流出,截至收盤,滬股通凈流出32.58億元,深股通凈流出35.57億元,合計凈流出68.15億元。
行業資金流向:5.41億凈流入中藥
行業資金方面,截至收盤,中藥、化學制藥、化學制品等凈流入排名靠前,其中中藥凈流入5.41億元。
凈流出方面,證券、軟件開發、互聯網服務等凈流出排名靠前,其中證券凈流出35.38億元。
今日要聞
海關總署:今年前7個月我國進出口增長0.4%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7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3.5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同)增長0.4%。其中,出口13.47萬億元,增長1.5%;進口10.08萬億元,下降1.1%;貿易順差3.39萬億元,擴大10.3%。按美元計價,今年前7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4萬億美元,下降6.1%。其中,出口1.94萬億美元,下降5%;進口1.46萬億美元,下降7.6%;貿易順差4895.7億美元,擴大3.5%。今年7月份,我國進出口3.46萬億元,下降8.3%。其中,出口2.02萬億元,下降9.2%;進口1.44萬億元,下降6.9%;貿易順差5757億元,收窄14.6%。按美元計價,今年7月份我國進出口4829.2億美元,下降13.6%。其中,出口2817.6億美元,下降14.5%;進口2011.6億美元,下降12.4%;貿易順差806億美元,收窄19.4%。
醫藥反腐風暴下學術會議延期、多個藥企掌門人被查!上市公司紛紛回應
受“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消息影響,近期,醫藥上市公司股價頻繁波動,多家上市公司對此作出回應。中泰證券研報提到,7月以來,醫療反腐活動持續深化升級,廣州、北京、上海等多地出臺糾正醫藥購銷、醫療服務領域不正之風的細則文件,整飭力度、覆蓋范圍進一步加大。短期來看,相關醫療機構的糾察整治可能會造成醫院常規招投標以及企業銷售推廣活動階段性延遲。但這種強監管、嚴監管的新常態下,藥械入院等流程有望更加規范透明,灰色空間或將進一步壓縮,有望營造更加風清氣正的生態環境,促進相關企業聚焦主業主責,激發創新活力。長期來看,嚴守合規紀律、牢筑底線意識的頭部企業有望受益,行業集中度或將加速提升。
北京商報評論:日內單次T+0值得一試
關于A股市場T+0的討論越來越多,本欄認為每只股票日內回轉交易一次T+0值得一試,既能規避過度投機的情況,又能給股民一次日內糾錯的機會,更能提升市場的交易活躍度,直接利好A股市場的交投提升。
國家網信辦就《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規定》公開征求意見
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應當遵守法律法規,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承擔社會責任,履行個人信息保護義務,不得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損害公共利益、擾亂社會秩序、侵害個人和組織合法權益等法律法規禁止的活動。
證券日報頭版:國產操作系統正邁入發展“快車道”
在資本助力下,國產操作系統正邁入發展“快車道”,產業資本積極性被點燃。東土科技、誠邁科技等上市公司積極推進定增項目,有望在資本加持下加速攻克操作系統領域“卡脖子”環節。此外,深圳等地也為鴻蒙、歐拉等操作系統的開源生態建設提供全方位產業政策支持。誠然,國產操作系統穩定性仍需提升,顛覆性商業應用有待落地,但隨著行業在點滴間積累、在蓄力中突破,產業鏈各方破局迎來新希望。
國際米價漲至12年新高 A股公司多措并舉避風險
國際米價飆升,成為了擺在從事大米進出口業務相關公司面前的一道難題。隨著大米等農產品價格波動加大,相關企業做好風險管理也迫在眉睫。金健米業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受大米進口價格持續上漲影響,公司的進口大米貿易量上半年相較同期也下滑較多。截至目前,公司日常業務運轉正常,糧油加工業務的原料供應充足。印度和俄羅斯的大米出口禁令對公司的影響暫時有限。金龍魚稱,會充分利用公司的自身優勢,做好原材料采購管理以及加工成本、物流成本、銷售成本控制,提升公司的競爭力。同時,公司會使用金融衍生工具進行套期保值,來減少原材料價格波動等因素對公司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
新紀錄!首只千億股票ETF誕生 7月底才剛突破900億!2萬億市場出現新趨勢
8月7日晚間上交所數據顯示,截至7日收盤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總份額為250.15億份,以最新份額凈值4.06元計算,該基金規模突破1000億元,達到1015.61億元,還成為首只規模破千億的股票ETF,以及規模最大的權益基金。在剛過去的一周內,華泰柏瑞滬深300ETF以156.23億元的凈流入金額,位居市場第一位。
碧桂園兩筆美元債票息未付 回應:出現了階段性的流動性壓力
澎湃新聞從知情人士處確認,截至目前,碧桂園仍未能支付應該于8月7日支付的兩筆美元債的票息。兩筆債券分別為碧桂園 4.2% N20260206(ISIN:XS2210960022)和碧桂園 4.8% N20300630(ISIN:XS2210960378)。兩筆債券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發行規模均為5億美元,期限分別為5.5NC3.5和10NC5,到期日分別為2026年2月6日和2030年8月6日;聯席全球協調人、聯席賬簿管理人及聯席牽頭經辦人為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高盛(亞洲)(B&D)、瑞銀集團、渣打銀行、里昂證券。
機構觀點
招商證券:8月A股有望繼續上行
招商證券指出,進入8月,政策落地情況和半年報是影響市場的兩個關鍵變量。綜合考慮政策、流動性以及企業盈利拐點,8月A股有望繼續上行。當前北上資金是A股重要邊際增量,同時隨著政策暖風帶動市場風險偏好改善,融資資金有望回流,可能更有利于A股中小風格的表現;綜合加息預期、美債供給增加等因素,預計美債收益率短期高位震蕩、上行空間可控,對A股影響有限;疊加上市公司業績披露期擔憂落地,中小成長風格有望接力價值,重回占優。
粵開證券:全A盈利的向上拐點或在四季度前后到來
粵開證券指出,2023年是復蘇之年(2023Q1萬得全A歸母凈利潤增速為+1.9%,全A非金融、石油石化的歸母凈利潤增速為-6%),從預期值來看,經歷了4、5月的庫存加速去化后,一致預期顯示7月通脹數據有望回升向好,帶來利潤端的修復。但受制于逆全球化、需求不足等負面擾動,我們認為A股的盈利修復并非一蹴而就,從基欽周期與朱格拉周期來看,類似2012-2013年呈U型磨底、弱修復的概率更大,盈利修復時間或被拉長,我們認為全A盈利的向上拐點或在四季度前后到來。
天風證券:市場或短暫整理再出發
天風證券研報認為,綜合來看,短期市場風險偏好或將承壓,或將短暫休整,但不改中期上行的判斷。天風證券的行業配置模型顯示,8月繼續沿用高景氣策略,目前跟蹤的景氣度數據顯示,分析師預期增速較高并有上調的板塊排名靠前的是發電及電網、保險、商貿零售、家電、通用設備。
華泰證券:A股仍然處于Q3階段行情的做多時間
華泰證券指出,A股仍然處于Q3階段行情的做多時間。第一,與1月末指數空間“錨”對比,當前全A/上證/滬深300仍有一定交易空間;第二,短期影響A股的β變量偏正面,積極因素在于,7月美國非農連續第二個月低于預期、7月國內PPI同比或迎來U底拐點,潛在壓力點在于,本周迎來大額個股IPO,但考慮近期政策主動對沖,對市場“抽水”影響或低于過往。配置角度,中期維持戰略看多電子,尤其是在美國硬著陸風險緩和下、與全球庫存周期見底相關度更高的電子細分領域(消電/面板/元件);長期新增戰略看多醫藥(投融資周期反轉+籌碼壓力緩和+調整時空充分)。
中信建投:市場上行行情仍在初期 A股有望逐步轉為增量行情
中信建投認為,市場上行行情仍在初期,后續一個階段將迎來政策與基本面共振增強,且風險偏好不斷修復,A股有望逐步轉為增量行情,某種程度上A股可以和2014年四季度或者2019年一季度作類比。海外方面,美國7月非農不及預期,就業市場持續降溫,加息預期回落、港股上行趨勢顯著。近期重點關注行業:券商、保險、地產鏈(地產/建材/鋼鐵)、建筑、汽車、有色/石油等。
國盛證券:“經濟復蘇”和“中特估值體系”有望成市場重新反彈主要推動力
國盛證券研報認為,總體看,隨著穩增長政策的密集出臺,經濟修復進程有望加速,增量資金或重回抓反彈階段,關注量能同步放大水平。同時注冊制全面落地后,其優勝劣汰機制有助于市場風格會趨于“藍籌化”,滬指的中級行情不會缺席只會越來越深入,當前建議保持價值略大于成長的均衡配置。操作上,在市場有效向上突破去年7月高點之前仍要控制好總體倉位適宜低吸,“經濟復蘇”和“中特估值體系”有望成為市場重新反彈的主要推動力,關注中報預告超預期事件機會,和部分布局新能源、地產鏈和消費股的修復性反彈機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