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AI應用B端“效率產品”先行 C端長期空間大
中信建投發布研報稱,AI應用未來B端“效率”先行,C端長期空間大 。在付費意愿上,B端效率型產品,本質是計算題—AI帶來的長期回報大于購買成本,則購買意愿就大。C端是創造“使用場景”和“用戶需求”才能催生付費意愿;在付費能力上,微軟Copilot、Salesforce等提價幅度遠超預期,企業付費能力遠高于個人。To B方向:看好辦公、金融、營銷等方向,ToC看好教育、游戲、社交等方向。
(相關資料圖)
中信建投主要觀點如下:
自生成式AI席卷各行業來,市場對AI應用發展的預期高漲,但AI應用似乎陷入“增長難題”,該行試圖找出痛點/難點,并展望發展。
一、痛點與難點?
1、AI應用的“理想VS現實”——不同于移動互聯網,AI應用需極致的場景細分/垂類模型迭代。移動互聯網應用爆發,更多是硬件終端革新。而AI應用則需拆解不同場景的流程、迭代垂類模型。
2、ChatGPT流量下滑?應結合C端付費插件+B端的API接口,進行全量判斷。預計隨插件數量提升、代碼解釋器等新功能上線,以及更多B端客戶接入Azure云,實際流量預計增長。
3、沒有出圈產品?雖然目前沒有爆款型產品,但各細分領域“多點開花”。尤其在圖像和視頻領域,自2022年底以來,呈現類似移動互聯網早期時,頻繁出現短暫出圈應用,該行預計這是AIGC應用爆發早期的重要標志。隨著微軟Copilot定價及后續正式上線,有望成首個AI爆款應用。
4、開發仍有門檻?Meta Llama2開源+商用,有望成大模型領域的“安卓系統”,再推動應用爆發
二、B端“效率產品”先行,C端長期空間大
1、目前AI應用向極致的“效率提升”與“娛樂消遣”兩個方向發展
該行認為短期內B端應用有望先行:
1)付費意愿看:B端的AI效率型產品,本質是計算題—AI帶來的長期回報大于購買成本,則購買意愿就大。C端是創造“使用場景”和“用戶需求”,才能催生付費意愿。
2)付費能力來看:微軟Copilot、Salesforce等AI提價幅度遠超預期,企業付費能力遠高于個人。
3)從趨勢來看:第一階段付費的是行業頭部公司,對ARPU帶來直接提振;第二階段長期示范效應顯現,付費滲透率將逐步提升。
2、C端“爆款”的核心是“大幅提升”需求端的感受:經過移動互聯網應用的“調教”,普通用戶對C端產品體驗的閾值提升,AI應用只有“大幅提升”感受,才能替代原有產品和服務。但一旦突破認知拐點,AI to C的長期發展空間大。
3、To B效率先行,落地有望大幅提振ARPU
1)AI+辦公:微軟365 Copilot宣布定價為30美元/月,相較商業標準版的12.5美元/月,提價幅度約240%,基于龐大的用戶基數,Copilot有望成為落地快、滲透廣的AI應用之一;金山WPS有望搶占國內市場;萬興科技AI產品矩陣豐富,Filmora等產品海外積極營銷,較競品性價比高。
2)AI+營銷:Meta/谷歌均推AI廣告方案,英偉達與WPP合作,國內易點/天地在線均推出AI營銷工具;
3)AI+金融:Bloomberg等輔助信息問答+投資,及新致軟件,探索保險銷售垂類,實際提效佳。
4、To C追求體驗,教育/對話/電商長期空間大。
1)AI+虛擬人/對話:前期如Glow、Character.AI、Pi(Inflection AI),近期掌閱科技AI閱讀“閱愛聊” ,以及真人明星/ IP對話。
2)AI+教育:教學端AI+CRM(出題、批卷、教學管理等)。
3)AI+電商:買家端谷歌、微軟均推出AI購物助手,包括決策、AI試穿等,國內值得買將推買家端工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