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陷入了一場苦戰
作者 | 周智宇
(相關資料圖)
纏斗了兩年,寧德時代和中創新航這兩位動力電池行業的王者與新貴,在專利糾紛上又有了新進展。
中創新航在近日表示,已在8月3日收到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審查決定書》,寧德時代此前對中創新航提出的兩件知識產權侵權訴訟,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宣告發明專利權全部無效。
兩年前,寧德時代起訴中創新航侵權,先后涉及專利五項,索賠金額超過6億元。目前,國家知識產權局維持一項專利部分有效,兩項專利無效,另兩項則尚無結果。此次涉及的是“正極極片及電池”和“鋰離子電池”兩項發明專利。
根據相關法律條文,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宣告專利權無效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此,駁回基于該無效權利要求的起訴。
有專事專利訴訟案的律師表示,兩項專利宣布無效,讓原有專利訴權訟失去了基礎。寧德時代接下來可能無法借此,繼續對中創新航進行侵權訴訟。不過他也補充稱,接下來寧德時代還可以繼續向法院起訴,仍有駁回專利局決定的可能。
在被問及這是否就意味著寧德時代敗訴時,中創新航方面表示,接下來會持續跟進專利案的最新進展。寧德時代方面則在8月7日回應華爾街見聞,稱已接到通知,計劃法定時間內提起行政訴訟,維護合法權益。關于針對中創新航的其他專利侵權案件,目前進展正常。
在業內人士看來,寧德時代與中創新航等電池廠商之間的專利訴訟案,其實就是商業博弈。起訴初期,中創新航正值IPO,不過其最終在2022年10月成功上市。此外,寧德時代還曾以不正當競爭為由起訴蜂巢能源,雙方在去年7月以蜂巢能源支付500萬元的代價,達成和解。
寧德時代方面也曾就訴訟案表態,會尊重第三方知識產權,愿與行業參與者就知識產權授權許可保持溝通合作,也會重拳打擊惡意侵權行為,維護市場良性競爭。
持續兩年的專利侵權訴訟案,波折不斷。寧德時代未能在專利案上,占據上風,反倒是陷入了一場“苦戰”。
兩年時間里,其他的電池廠商,乘著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東風,不斷壯大。寧德時代包括埃安、小鵬在內的客戶被中創新航“搶”走,并且后者如今已是埃安的“一供”。寧德時代在國內的市占率則不斷走低。
數據顯示,寧德時代從2021年底占國內動力電池裝車總量的52.1%,下滑至2023年前7個月的43.12%。同期,中創新航則從2021年底的占比5.9%,上升至2023年前7個月的8.55%。中創新航也成為國內僅次于寧德時代、比亞迪的動力電池廠商。此外,億緯鋰能、欣旺達等電池廠商的市占率也都有了明顯提升。
“寧王”的打法也和前兩年不太一樣了。在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陷入價格戰,疊加動力電池產能出現“供過于求”的情況下,行業上半年一直在去庫存之中。寧德時代的產能利用率來到60%低位,在國內市場“以守為攻”,維持毛利率在20%左右的水平。
有動力電池產業鏈人士向華爾街見聞分析,盡管市場預期三季度終端需求會回暖,不過電池廠依舊高庫存,仍在去庫存階段,產業鏈上下游博弈仍然存在。這也使得短期內,寧德時代在國內市場依舊會是個相對保守的打法。
在國內陷入“苦戰”的同時,寧德時代加碼海外市場、繼續發育儲能業務的“第二增長曲線”。美國、歐洲建廠雖然曲折,不過也在推進之中。SNE Research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寧德時代以36.8%的市占率,位居全球首位,較2021年底的32.6%進一步提升。
寧德時代自身的優勢,依舊是靠著持續的研發投入,在技術、生產、產品上保障自身的優勢。M3P電池、鈉電池、凝聚態電池等新技術不斷推成出新,也在今年陸續有了產業化應用落地的場景,也有量產預期。它也靠此與特斯拉等大客戶深度綁定,以捍衛自己的霸主地位。
“寧王”也唯有不斷地跑,大步前行,用技術構建起自己的護城河,才能在眼下“苦戰”中,笑到最后。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