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科技北交所IPO暫緩審議B面:未盈利之殤
未盈利企業IPO從來不是易事。
8月8日晚,北京并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并行科技”)北交所IPO遭上市委暫緩審議。
(相關資料圖)
主因之一指向了盈利預測合理性問題。
根據審議結果,北交所上市委提出了關于盈利預測可實現性、未中標即確認收入的法律風險以及2022年第四季度第一大客戶的合同簽訂時間等問題。
作為一家云計算服務提供商,并行科技報告期內暫未實現盈利——2020年至2022年,收入分別為1.23億元、2.20億元和3.13億元,同期凈虧損分別為0.32億元、0.82億元和1.14億元。
根據并行科技測算,正常情況下和最差情況下的盈利時間分別是2025年、2026年。
但監管層仍在暫緩審議意見中要求并行科技對此做出合理性說明。
“請發行人結合盈利預測的不同假設場景進一步披露假設條件、關鍵指標的確定方法、依據、過程及結果。請保薦機構及申報會計師核查并發表意見。”北交所在暫緩審議意見中指出。
如何證明盈利目標可行性,或是并行科技二度上會的關鍵。
事實上,真正以未盈利狀態登陸北交所的企業并不多。
信風(ID:TradeWind01)據Wind數據統計,剔除精選層平移北交所的項目,截至8月10日,北交所只有康樂衛士(833575.BJ)一家企業以未盈利狀態上市。
康樂衛士作為北交所未盈利企業的“獨苗”的記錄能否被打破,市場正在持續關注。
盈利預測合理性之問
并行科技聚合中國各大超算中心的算力資源,為高校、航天航空等各應用領域提供超算云服務及相關軟件等。
但由于目前超算云服務滲透有限,并行科技暫未實現盈利。
2020年至2022年,并行科技的收入分別為1.23億元、2.20億元和3.13億元,同期凈虧損分別為0.32億元、0.82億元和1.14億元。
這或許也是并行科技選擇第二套上市標準的主要原因——預計市值不低于4億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平均不低于1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增長率不低于 30%,最近一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正。
何時盈利成為了北交所關注的重點。
從首輪問詢到三輪問詢,北交所一直要求并行科技說明盈利預測的合理性,這亦成為其此番IPO遭暫緩的主因。
“請發行人結合盈利預測的不同假設場景進一步披露假設條件、關鍵指標的確定方法、依據、過程及結果。請保薦機構及申報會計師核查并發表意見?!北苯凰跁壕弻徸h意見中指出。
根據并行科技的預測,正常情形下,2023年至2026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22億元、7.49億元、10.60億元和14.59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0.90億元、-0.31億元、0.74億元和1.81億元;最悲觀的情況下,并行科技2026年仍然可以實現盈利,當期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11.11億元、0.55億元。
換言之,并行科技預計正常和最為悲觀情況的盈利時間分別是2025年和2026年。
事實上,商業環境瞬息萬變,并行科技預測2年后盈利的目標,顯然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監管層要求并行科技說明盈利預測合理性的原因或在于,其來自大客戶的收入存疑。
北交所要求并行科技補充說明2022年第四季度第一大客戶的合同情況。
“請發行人說明對2022年第四季度第一大客戶的合同簽訂時間、約定的回款條件、收入確認的具體時點、依據,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規定。請保薦機構及申報會計師核查并發表意見?!北苯凰跁壕弻徸h意見中指出。
申報材料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第一大客戶是三臺縣梓豐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梓豐農業”),并行科技與梓豐農業約定簽訂合同后90天內交付產品,后者則承諾將0.11億元的合同總金額分四次支付給并行科技。
在雙方約定分四次支付的情況下,在2022年12月,并行科技第一次就已經確認了0.09億元收入,占合同金額的比例已超8成。
問題不僅于此,北交所質疑并行科技與大客戶的交易問題,或與其報告期內曾經存在多筆未簽署合同即確認收入的交易有關。
截至2023年7月,僅統計單筆合同金額10萬元以下的情況,則并行科技未簽署合同總金額為0.93億元。
北交所也在暫緩審議意見中要求并行科技充分披露未簽訂合同即開展業務、未中標即確認收入的法律風險等。
盈利預測的合理性加之收入確認方式存在風險等種種問題,都成為了并行科技身上揮之不去的疑云,并成為其后續上會的考驗。
未盈利之難
橫亙在并行科技面前的最大難題或許仍在于盈利問題。
從實操層面來看,未盈利企業登陸北交所,一直都不是易事。
信風(ID:TradeWind01)注意到,盡管北交所在上市門檻中設置了不以利潤為指標的第二、三、四套標準,但真正以前述三套標準上市的未盈利企業寥寥無幾。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0日,197家北交所上市企業中,以第二、三、四套標準上市的企業分別只有5家、2家和3家。
剔除精選層平移至北交所的存量項目,以第二、四套標準上市的北交所項目分別只有4家、1家。
以并行科技選擇的第二套標準上市情況來看,辰光醫療(430300.BJ)、康比特(833429.BJ)、田野股份(832023.BJ)、巨能股份(871478.BJ)的4家成功登陸北交所的企業,上市前報告期內均已盈利。
例如辰光醫療2019年至2021年的凈利潤分別為0.03億元、0.05億元和0.24億元。
若就目前已上市的北交所企業情況來看,只有疫苗企業康樂衛士一家以虧損狀態上市。
申報材料顯示,康樂衛士以“市值+研發投入”第四套標準登陸北交所,即市值不低于15億元,最近兩年研發投入合計不低于5000萬元。
不過康樂衛士確實獨具優勢。雖然尚未有相關產品上市,但同時布局了三價、九價(女性、男性適用癥)的HPV疫苗,均已進入3期臨床試驗階段。
在目前國內企業九價HPV疫苗均處于臨床試驗階段的大背景下,康樂衛士的產品確實具備一定的競爭力。
正在排隊、未盈利的北交所IPO項目或許同樣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0日,北交所IPO在審項目中,上海南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南麟電子”)、浙江圣兆藥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圣兆藥物”)兩家公司處于虧損狀態。
南麟電子雖然選擇了有盈利指標的第一套上市標準,但2022年出現了0.61億元的凈虧損;作為一家生物醫藥企業,選擇第四套上市標準的圣兆藥物由于旗下暫無產品上市,因此主要收入來自代理業務。2022年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22億元、-1.44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并行科技此番IPO暫緩對于保薦機構中金公司(601995.SH)來說,亦屬一次波折。
中金公司在北交所布局有限。自2021年開市至今,IPO保薦項目只有5家。
除了并行科技,中金公司保薦的天馬新材(838971.BJ)、美邦科技(832471.BJ)、惠同新材(833751.BJ)3個項目均是一次通關,另一個北交所擬IPO項目天津森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則處于問詢狀態。
并行科技能否二度沖關成功,保持中金公司在北交所“0敗績”的記錄,市場正在持續關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