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財政部出手
近日,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太平”)在其官網發布關于變更注冊資本有關情況的信息披露公告。業內人士認為,險企積極利用發債、增資進行補血,一方面是為公司未來業務發展留足空間,更重要的方面是保險行業提高償付能力的迫切需求。
(資料圖)
01
財政部
罕見出手增資金融央企
近日,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太平”)在其官網發布關于變更注冊資本有關情況的信息披露公告。
根據公告,中國太平注冊資本和實收資本將由252.61億元增至270.69億元。公告顯示,本次增資,財政部將向中國太平增資25億元,其中18.08億元計入實收資本,剩余6.92億元計入資本公積。中國太平另一股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未出資,且本次增資不涉及新增股東情況。
此外,根據公告,上述變更注冊資本事項有待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準生效。
天眼查顯示,中國太平實際控制人為財政部。
本次增資完成后,財政部和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持有中國太平的股權比例將分別由90%、10%調整為90.668%、9.332%。
作為衡量保險公司兌現保險合同責任能力的重要指標,近年來,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普遍出現下滑。
事實上,今年以來險企發行的資本補充債券中,不乏百億級規模。例如,中國人保于6月1日發行“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資本補充債券”,并于6月5日發行完畢。本期債券發行總規模為120億元,首五年票面利率為3.29%。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完成發行的10只保險公司資本補充債總規模為459億元,涉及太保產險、中再財險、農銀人壽、利安人壽等。
另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顯示,今年以來,紫金財險、信美相互人壽等險企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的申請已獲批復。
除發債之外,多家險企還通過增資等方式積極補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網站顯示,今年以來,陽光保險、太保產險、泰康養老保險、太平財險等多家公司增加注冊資本獲批。
業內人士認為,險企積極利用發債、增資進行補血,一方面是為公司未來業務發展留足空間,更重要的方面是保險行業提高償付能力的迫切需求。增資可補充核心一級資本,進而提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而發債可補充附屬資本,提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
02
1200億!抄底資金來了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1日,仍處于近三個月建倉期的權益類新基金,比如信澳博見成長一年定開收益率已經達到7.4%。而成立于今年5、6月期間的國泰君安創新成長、富國核心趨勢、華富數字經濟等多只產品,也出現凈值的明顯波動,顯示基金建倉已經到達高位。
同時,在醫藥行業的低迷時期,廣發醫藥創新、易方達中證港股通醫藥衛生綜合聯接等產品逆市發行,也在積極布局市場。
談及次新基金的建倉進展,據華南一位公募權益基金經理觀察,相比今年上半年,近期新基金建倉的確有所加速;但考慮到上半年主動權益型產品不多,可能目前還很難講是全面樂觀后的加速建倉。
滬上某基金公司相關人士也表示,基金經理針對新基金建倉,除了市場因素外,還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對凈值回撤的要求等。
雖然今年新基金發行低迷,主動權益類基金吸金能力不足,但截至8月11日,今年新成立的248只(份額合并計算)主動權益類新基金,募資總規模已達1246.13億元,這類產品將成為今年低迷市場的重要“生力軍”,成為估值底部市場的重要專業“買手”和增量資金,并有望給投資者帶來更好收益。
從投資業績看,截至8月11日,今年新成立的次新主動權益類平均回報-3.21%,比同期主動權益類基金平均收益高出近50個BP,主動權益類新基金整體呈現了比老基金更好的賺錢效應。
上述華南公募權益基金經理對此表示,雖然今年科技板塊波動較大,但他對科技的發展充滿期待,特別是那些“工業革命”級別的科技創新,對于解決當前全球發展困境、緩解緊張局勢等都將發揮重要作用;但科技投資也很難,就像是前段時間的“超導材料鬧劇”,就體現了人們迫切的期待。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未來是星辰大海,但現實中還是得找到實打實的業績和公司,因此在科技投資方面會更加審慎一些。
展望后市,7月PMI數據顯示經濟預期層面已經開始改善,但現實層面經濟改善的跡象并不明顯。在政策端,高層已經釋放了積極的穩增長信號,投資者情緒明顯改善;各有關部委及地方也陸續表態將跟進穩增長政策的落地,后續需要關注政策落地帶來的驗證行情。
03
估值便宜
目前是布局良機
2023年下半場,如何看待資本市場?
瑞銀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孟磊認為,在目前的宏觀環境下,中國股市依舊穩定表現,此外,在估值層面,MSCI中國對標全球處在兩個基準差以下,處于歷史平均水平,很便宜。使得海外投資者密切關注A股資產。從人民幣權益資產的配置來說,他更看好A股。
孟磊表示,下半年A股市場難以呈現單邊上漲或者一蹴而就的情況。不過,這些恰恰為投資者提供了良好的布局機會。隨著政策逐步落地,經濟活動環比轉暖,市場有望呈階梯式逐級上行,持續數月。在宏觀流動性充裕的大背景下,隨著市場表現的回暖,部分場外資金與北向資金可能重回A股。
景林資產表示,市場對于二季度以來偏弱勢的經濟數據已經形成一致預期,且市場已經較為充分地定價了悲觀預期,存貨去化的進程可能在接近尾聲。
從估值方面來看,景林資產表示,今年以來全球主要股市中的多數均創出了近年新高甚至歷史新高,而無論A股、港股還是中概股的走勢均明顯滯后、估值水平很低,后續仍有反彈空間。
具體來看,當前A股市場股權風險溢價(ERP)處于歷史均值1個標準差之上,且接近于2020年初和2022年4月水平,反映了市場情緒依然悲觀,后續存在繼續被修正的空間。同時,MSCI中國指數12個月遠期市盈率目前交易在11.0x,處于過去10年平均值以下1.1個標準差,估值仍具備明顯的吸引力。
經濟日報金觀平文章稱,目前,我國個人投資者數量已超過2億,這是我國資本市場最大的市情,是市場活力的重要來源,也是市場功能正常發揮的重要支撐。
因此,盡快提升投資者獲得感,已成為當前活躍資本市場的現實需要。獲得感源自于市場的公平、公正、透明。獲得感源自于合理、可預期的回報。獲得感源自于市場不斷深化改革。當前市場期待也迫切需要推出更多投資端改革舉措,在擴大對外開放、豐富投資產品、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引導各類中長期資金提高權益投資實際比例等多方面邁出更大步伐。
在這個過程中,要堅持問題導向,把準提高投資者獲得感這個著力點,相信在改善投資者預期、增強發展信心的同時,資本市場活力也將得到有效提。
04
下周股市看點
7月經濟數據將公布
8月15日,國家統計局將公布7月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經濟數據。
華創證券在7月經濟數據預測中表示,生產方面,工業增速或在4.7%左右。7月多數上游工業品開工率保持環比微升,制造業PMI生產分項保持擴張,宏觀發力預期下,生產保持積極,疊加低基數影響,工業增速或小幅上行。投資方面,同比增速或繼續下探至4.2%。制造業投資累計增速或在7.1%;基建投資(不含電力)累計增速或在7.5%;房地產投資累計增速或在-8.2%左右。社零方面,7月社零增速或在4.5%-5.0%。7月餐飲保持熱度,汽車消費迎來淡季,對社零的支撐可能邊際減弱,但整體低基數對社零增速或有較強支撐。
美聯儲將公布貨幣政策會議紀要
8月17日,美聯儲將公布貨幣政策會議紀要。據CME“美聯儲觀察”,美聯儲9月維持利率在5.25%-5.50%不變的概率為89.5%,加息25個基點至5.50%-5.75%區間的概率為10.5%;到11月維持利率不變的概率為67.2%,累計加息25個基點的概率為30.1%,累計加息50個基點的概率為2.6%。
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7月CPI同比漲幅從6月的3%加速至3.2%,為2022年6月以來首次加速上升,但低于預期的3.3%。這份數據增強了市場對美聯儲不再加息的預期。中信證券認為,今年以來美國通脹下行較符合預期,核心通脹環比增速近兩個月趨緩,7月為美聯儲最后一次加息的概率較高,十年期美債利率短期或高位震蕩。
下周5只新股網上發行
下周,A股將有5只新股網上發行,其中8月14日周一發行的是眾辰科技、波長光電、視聲智能;8月15日周二發行的是多浦樂;8月16日周三發行的是泰凌微。眾辰科技擬募資9.8億元提升市占率并向行業頭部轉型。波長光電是國內精密光學元件、組件的主要供應商。視聲智能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智能家居系統設備及專業的智能住宅和樓宇控制解決方案。多浦樂是一家專注于超聲設備及超聲換能器(探頭)研發、制造的高新技術企業。泰凌微主要從事無線物聯網系統級芯片的研發、設計及銷售。
此外,下周還有兩只可轉債可申購,分別是8月14日周一發行的福立轉債、8月15日周二發行的是藍天轉債。
下周限售股解禁市值大增至1500億
Wind數據顯示,下周A股限售股上市規模環比增加不少,數量為79.69億股,以周五收盤價計算,市值約為1499.64億元。個股來看,解禁市值較大的公司有海光信息、芯原股份、凱賽生物、博納影業、華菱鋼鐵、潤澤科技、龍騰光電、東方日升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