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mRNA疫苗企業做起了CDMO | 見智研究
又一家mRNA疫苗企業做起了CDMO。
這次是大名鼎鼎的斯微生物。
(資料圖片)
新冠的退潮,讓曾經風頭出盡的國內mRNA公司們都迎來至暗時刻,尤其是那些已經大手筆投了產能的疫苗公司。
高額的研發費用,大手筆的臨床費用,砸錢落成的產能,不確定的效果,產品上市的等待,都被新冠疫苗患者突然消失瞬間擊潰。
mRNA明星斯微生物,公告轉型CDMO
錢燒完了,收入也看不到,大手筆建的產能只能做CDMO。
斯微生物8月25日公告,宣布“打造CDMO一站式服務平臺”。
公司缺錢到如此程度了?畢竟從一家mRNA疫苗公司轉型CDMO,實際操作中問題重重。
不僅客戶會擔心交貨標準,更重要的是擔心自己產品是否會被抄走,畢竟創新藥行業的核心就在于此。不到萬不得已,劣勢明顯的創新藥公司不會選擇去競爭CDMO市場。
這也并非沒有前兆。
此前,斯微生物曾在7月初對外表示,“由于外部客觀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且考慮到天慈工廠近期無新冠疫苗生產需求,為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天慈工廠暫停試運行,未來會把主要精力回歸在研發上。”
暫停工廠的運營,把有限的資金集中在研發上,意味著現金流已經成為首要問題。
曾經的明星公司,也被逼無奈
新冠爆發后,mRNA疫苗企業估值水漲船高,特別是看到了BioNTech和Moderna的成功。中國國內mRNA疫苗企業成為風投界的最熱風口,幾家知名mRNA疫苗企業更是被風投們踏破門檻。
與現時的窘境截然不同,20-21年mRNA企業是最不缺現金的公司,斯微生物就是代表之一。
2020年6月,西藏藥業表示,根據新冠疫苗、結合疫苗及流感疫苗的研發進展,將分階段向斯微生物投資3.51億元,獲得上述疫苗的全球獨家開發、生產、使用及商業化授權。這一公告披露后,斯微生物的知名度進一度提升。
斯微生物估值也在2021年像坐火箭一樣起飛。
2021年1月初,斯微生物的mRNA新冠疫苗獲得臨床試驗批件,成為國內第二款進入臨床階段的國產mRNA新冠疫苗。
到2021年4月,斯微生物就進行了C輪融資,增資近10億人民幣,投后估值達到了近55億。這一輪,由招商健康、紅杉資本、景林投資、藥明康德共同領投。風頭大佬沈南鵬坐進了斯微生物的董事會。
僅僅一個月后,斯微生物又融了C+輪,增資近3個億,投后估值接近63億。
2021年10月,斯微生物再增資7000萬,投后估值達到了122個億。
此后,國內mRNA疫苗突然就熄火了。產品進度也不斷被延后,上市遙遙無期,產品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盡管公司針對變異株進行了疫苗研發,并于22年12月,在老撾獲得緊急使用授權,成為了中國第一個獲得EUA的新冠變異株mRNA疫苗。但這也成了斯微生物新冠mRNA疫苗的最高光時刻。
為了生產新冠疫苗,斯微生物共建立了5萬平方米的mRNA疫苗生產基地,可實現20億劑原液產能及4億支灌裝產能,是目前亞洲最大的mRNA疫苗生產基地。
研發、臨床、產能建設,還有薪水,這些一個比一個費錢,21年大手筆融到的錢也漸漸捉襟見肘。
直到23年,市場開始傳出有mRNA企業資金緊張的傳言。
2023年5月,斯微公告獲得Pre D輪融資,融資規模數億元。但公司沒有透露投資方的信息,也沒有新一輪估值。
然而這一切都沒有辦法抵得上現實的變化。
到7月,公司證實天慈工廠停止運行。
再到8月,曾經風光無限的mRNA明星公司斯微生物,宣布轉型CDMO。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對于Biotech企業而言,這也是常態。
重資產成biotech們的夢魘
很顯然,斯微生物這次應對的閑置產能的決定又一次殊途同歸,做CDMO。
然而這已不是第一家在新冠疫苗中下重注建產能,被迫轉型CDMO的公司了。
康希諾是第一個。
今年8月8日,康希諾宣布與阿斯利康簽署《產品供應合作框架協議》,其將向阿斯利康提供CDMO服務以支持后者的mRNA疫苗項目。
2022年財報顯示,康希諾的上海臨港mRNA產業化基地一期項目已經進入試生產階段,設計產能為1億劑。新冠mRNA疫苗也在試產之列。
雖然這項與阿斯利康的合作并不能立刻給康希諾帶來經濟上的回報,但是很明顯,康希諾自建的產能靠自己并不能消化,已經形成拖累,轉型CDMO做代工可能是最好的方式。
雖然產能出售也是回籠資金的好方式,此前許多生物藥公司也選擇了這種方式。
但對于新冠mRNA疫苗需求銳減預期下,癌癥mRNA疫苗還未正式成功之前,相信不會有買方愿意接盤。
因此在看到康希諾的這一轉型后,斯微生物也做出了同樣的選擇,做CDMO。
但不同的是,康希諾抱上了阿斯利康的大腿,雖然大腿并不會立刻付錢。而斯微生物,還暫時未有客戶上門。
mRNA的痛,中國疫苗廠商們感受最深。
如果靠著新冠,有一款mRNA疫苗能夠上市賣個10位數,對于這些mRNA企業來說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結局。
成功和失敗可能就差這么一步。但對于企業來說,就是天堂和地獄的差別。
新冠疫苗大賺特賺的全球mRNA巨頭Moderna(美德納),8月17日宣布了在上海閔行注冊了mRNA生產企業一一美德納(上海)制藥有限公司,并將建設中國生產工廠。
靠著新冠期間積累的利潤,Moderna可以輕松的繼續開發自己癌癥mRNA疫苗的目標,也能繼續在全球業務擴張。
雖然現實殘酷,但這就是生物制藥行業的常態,也是Biotech們應該有的心理準備。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關鍵詞: